我在知乎上看有人问了这个问题,这个一本学生我假定为非211本科,再分析是否能有工作。211及985学生,我猜想大概率都是会打代码的。

我从事计算机行业算是比较早的,从1998年开始,一直在计算机行业里摸爬滚打,算起来已经有26年。我以下的分析仅局限于我工作时间开始到现在的。这期间就业形势为3三个阶段。

宽松就业(大致1997-2004,高考年份是1993-2001)

这个阶段国内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少,经济也是蓬勃发展,作为打工人,我们也在此期间得到了国家发展的红利,基本大家都买了房,买了车,成了家,也算立了业。

我提供了历史上高考数据如下,这个期间基本上每年的大学生的录取人数在100万-200万左右,后期增加了比较多而已。

/uploads/20240108/803a3ba49daf4f5a7d66e6e077840c4b.png 90年代高考是由预考制度的,就是预考没通过就不能参考高考,记得由的镇上的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是个位数,县中学的基本上都能参加高考。预考没过的人就去了大部分。

当时兴起的有哪些IT的技术呢? 我当年学的Linux C语言编程(1998-2001),后来学了MFC, PHP,HTML,CSS(2002年-2006),那时候完全靠自学,网络不方便就买书看。每天凌晨3点睡觉很正常。不需要图形化处理,大数据处理,写PHP只要堆简单业务逻辑就可以,写C语言,倒是需要功底的,什么信号灯,共享内存,Unix Socket同学,这个是必须的。但是这些技术当年不是最赚钱的,最赚钱的是会做网页的,flash的,当年眼光不老道,一直钻研C/C++.

当年工资是怎样的呢? 2000年,我工资是5500元每个月,2001年是6500元每个月,上海杨浦大桥附近的房子,我记得挂的横幅是3500元每平方,五莲路沪东造船厂估计的房价是2600元每平方,当时也没买。现在房价就不对比了,应该大家都知道。

如果说你生在那个年代,你肯定会有工作,也有公司愿意培养你,那个时候经济发展形势不错,做大做强,但是当时是否能考上大学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
2) 择优就业 (大致2005-2015,高考年份是1991-2011)

这个阶段高考的情况,大概和社会所要求的人数差不多,很少会听到上了大学没有工作的事情,对专业的要求也是没那么严格,但此时能够参加高考的基数越来越大,录取率也在攀升,毕业人数已逐渐达到600-700万,实际上,这个时候人员已经趋于饱和。

这个阶段,经济仍然是蓬勃发展,中间有个200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影响,但也只是影响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恢复了,比现在还强一些。这个时候大学生和企业都可以相互选择,技术好的,或差不多的就可以。企业发展也缺人。大学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吃香,不会敲代码企业也有内训,有人带。此时已经有不少跨行转到计算机行业的人了。同时大批的培训机构也挂牌营业,对于在学校不敲代码就想去工作的人,提供了途径,也给社会上的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。这时候也是培训结构日子比较好过的时候了。

当时的技术有哪些呢? java流行,到处是SSH后来是SSM,java人才紧缺,会CRUD直接去搬运代码就行。逐步出现了成熟的搜索引擎,各种类型的数据库,文字语音的识别,云计算,这个时候的IT技术是井喷的。 企业里需要的OA/ERP/MES系统需要的开发,实施人员等,只要有一技之长,就可以各显神通,很多岗位等着。

这个阶段企业面试的时候开始会考察学校,专业,技能,是全方位的,但是还没到卷的程度,就是说,你只要达到企业要求的技能程度,有相关的部分经验就可以录用。当年跳槽是很频繁的,跳槽就能增加工资啊。这个阶段是做IT人,是光鲜体面的。

这个时候的工资水平,从事IT的,普遍要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要好(去除众所周知的一些行业),双非一本一般就业出来6000-7000的样子,从事2-3年后就在1个万左右,反正是按技术水平拿工资了。

3) 内卷就业 此时的高考人数每年都要接近1000万人,录取比例也再扩大,毕业人数直逼1000万。全国人数每年出生人数逐年下降,因此现在录取率逐步向100%靠拢了。 这个阶段从我算起的第一批人从事计算机的正值壮年,估计都已经超过35岁了,有些人走上了管理岗位,有些人自己单干,有些人还继续搞技术, 但基本从事仍然是IT技术相关的行业。因此,从业人数增加,务必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出现才能宽松就业。

技术上出现了突破,各种人工智能算法,语言识别算法,催生了好多做算法的工程师;私有云,公有云的流行,催生了云交付,云运维的工程师类型;大数据的兴起,催生了大数据开发工程师,ETL工程师等等,这些工资高,但在某些细分领域,对人要求却不那么高,因此很多人想走这几个方向。

疫情结束之前,就业形势还算好的。虽然行动不太自由,但是该有的经济活动还都有,或者说还没完全显露出疫情带来的影响,从我从事的行业看,人员还是挺好安排的。疫情过后,突如其来的就业形势猝不及防,大厂裁人,小厂关停,企业要人的要求也变了:一个职位,几百人人争夺,赶得上考公务员了,那肯定企业是不断选好的候选人了,现在好像给个应届生的工资,比如5000,都要求你是全栈工程师。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僧多粥少的体现,大学生只能考卷来找岗位了。

现在chatgpt这些人工智能的算法出来,也是非常革命性的。不少的计算机相关的岗位可能会逐步被人工智能的机器所替代。保守的说,就是原来3个程序员,15k工资的每个人,要做2给月的事情,可能只需要1个人,配合上人工智能机器就可以直接解决了。传统的计算机岗位就更少了。

如果你不会编代码,要从事IT行业是很难得。至少表明一点,自律很差,至少你要懂一些才行。当然找个相对容易上手且工资不错的IT细分领域,也是可以尝试的。这个就需要你咨询业内的资深人士了。

点赞(296)